兒子愛的京都

2008090421:48


和兒子的溝通幾乎全靠網路看他的布落格了解近况

這一年他連網路也没有, 思念只有放在心上

昨晚從泰國回到台灣再回到家己經很晚

看到兒子寄給家人的包裹給爸爸有打氣文字的t-shirt

給我和姐姐的是扇子,希望在燥熱的夏天把扇子送到姐姐手中

也看到他抽空寫篇文章寫他愛的京都,引用之


 

在漢寶德談美的書裡面,有關於建築與人之間的一系列討論。他說剛到哈佛的時候,有好心的學生帶他作參觀校園。解說哪個大樓屬於哪個研究單位之外,讓他驚訝的是,朋友雖然是學法律的,對校園裡各個建築瞭若執掌,哪棟建築,幾年,哪個建築師,根據什麼理念設計出來,一一如數家珍向他介紹,讓念建築的他感到很不好意思。在書裡漢寶德談到環境如何影響一個人,在美的建築空間裡生活如何薰陶出一個人的品格。

2年前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雖然心裡可以認同,但是建築對一個人可以產生多大的改變,卻只能揣測「大概是這樣那樣的原因吧」畢竟我生長的環境裡並沒有這樣的刺激,「被美的建築包圍的生活空間究竟是怎樣?」這個疑問就一直放在心裡。也許,有一天有機會了解吧?

 

去年三月來到日本。因為愛旅行,只要週末假日一有空檔就到附近「日帰り」。很幸運,天理市就在奈良縣,奈良是日本第一個首都,縣裡頭保存許多古老寺廟,包括像世最古老的木造建築法隆寺(世界遺產)、為第一位來到日本的中國僧侶建造的唐招堤寺(胡錦濤去年來參觀),東大寺、奈良公園等等。奈良縣就像日本早期歷史教科書,到處都留下1000年以上的寺廟,還有許多天皇陵寢,每隔一陣子報紙上就會出現「奈良飛鳥地區挖掘出2500年前使用過的瓷碗」之類的新聞。古樸的奈良,藉著住在天理之便,用腳踏車就可以騎到想去的地方,即使中午才出發,也可以到很多想去的地方,然後在天黑以前回到天理吃本部的晚飯。


 
不過我最愛的地方,當然是京都。

1200年歷史,京都市就像個巨大的博物館,收藏著日本最精緻的文化。歌舞伎、藝妓、彩繪、陶瓷、木屐、和服,數不盡的佛寺、神社、神宮,傳統飲食文化、祭典,還有不願意向消費時代低頭的傳統老店舖…1868年明治元年,一連串複雜的政治因素之下,國都從京都遷到江戶(東京)。京都,就像被封裝到時空膠囊一般拒絕跟新時代一起前進,天皇、將軍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以及過去只有最上層的貴族才能進入的廟宇,現在可以輕鬆搭乘市區觀光巴士參觀,不管是皇居、將軍駐所二条城、或者是修練道場金閣寺、銀閣寺,一邊欣賞精巧的歷史建築,過去貴族們的生活習慣也活生生呈現在眼前。

精心設計建造出來的生活空間,給人一種舒服愉悅的感覺,這種舒服的感覺並不是因為它的便利性,而是觸目所及的地方,都傳達了發自心靈深處溫暖的感覺。環抱於100公尺小山丘的寺廟該怎麼建造?寺廟裡的庭園造景要怎麼設計?寺廟前的池塘該種什麼樣的樹?當落葉掉進池塘中的時候會呈現出什麼景色?隨著季節變化整體景色會作什麼樣的變化?現在、30年後、100年、500年後會有什麼改變?在這樣的生活空間裡面,人會對季節的變化變得敏銳,感謝大自然賜給一切,在流動的時間之下,什麼東西會變,什麼東西不會變,有更深入的觀察。對於自己在寬廣的世界裡該扮演什麼角色,也會有更清楚的認識。

 

皇宮貴族們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現在的平等思想觀念下,或許許多人把過去貴族們高級的生活看作是壓榨老百姓的惡習。但是我不以為然。過分講究奢華享受固然不妥當,但是貴族們適度地過高級的生活卻有它的必然性。



 

貴族除了每天生活的柴米油鹽以外,必須思考更有深度的事,他們的地位就像現在的高級官員,對未來的事情要有敏銳的洞查力,提早為慢慢逼近的現實作準備。這種能力不只在「看得見」的現實世界裡培養,他必須把自己的心靈放在較遠大的空間裡頭。為了洞查先機,他必須對事物的演變進程有所了解;為了掌握民心的動向,同時與周圍的政敵們互動,他必須對人性與文化有深刻的認識。這種精神上的要求需要適當的養成環境,必須從小就在修練場般的環境裡頭培養,讓一個人的心靈沉靜,在精緻的生活空間學習精緻的生活態度,能夠在些微的差異裡頭分辨出事物的好壞,對事情作出正確的判斷。

這種重視心性養成的環境,用現在的角度來看或許難以接受,誰有資格在這麼好的環境下受教育,未來繼承領主的職位只限於某一個貴族世家也實在有欠公平。而且即使在這種環境下,也不能保證能培養出有能力為人民服務的領導人。

只是,我想對於有權力的人,除了要求他提供我們更好的現實生活以外,對於他的品味是不是也應該要有對等的要求?透過品味的培養,一個人能夠了解自己,練習在複雜的事物之中找到屬於自己具有一致性的見解。這種能力可以教導他分辨出自己的目標,在作決定的時候,該怎麼讓事情的發展,可以順著自己的理想前進,不致於受眼前的利益影響迷失了方向。

「建築會說話」的觀念親身感受到了。南禪寺聳立的三門,教我厚重踏實與輕盈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龍安寺的庭園,告訴我空白的畫面蘊藏著深遠的思考空間;三千院隨風漂動的樹影,告訴我除了視覺之外,風與空氣的味道同時也是記憶的一部分;二条城氣派華麗的障子門,說明威武與優雅如何並存

 

在欣賞美的事物同時,透過身體的感觀,美的事物轉化成各種情緒,對個人的內心世界產生衝擊。長期在美的環境之下,個人的內心世界慢慢能分辨出,什麼樣的美的事物,會產生怎麼樣的情緒。然後,一個人慢慢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並且,主動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