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剪貼本(一)

2012083023:37
 

 

從小有位愛看報的父親,家裡訂許多份報紙

更生日報及東台日報是東部必要的地方報

還有我最愛的中央副刋及聯副,及徵信新聞報的插圖

我從初中開始做剪貼直到孩子上小學才停下

翻開泛黃的頁冊,真佩服自己過去很有耐性

可以說是在剪貼時培養出來的吧

 

(聯副)

 

對我而言剪貼時是精神上最享受也是最放鬆時刻

可以整天足不出戶,心靈上也得到莫名的满足

以前因為興趣廣泛分許多類別,別上頁數、目錄及分類號

北上讀書時把中學時期的冊子整理好放在不起眼的角落

就是怕家裡有變動時能不被注意而倖免於難

終究是被後來當家的嫂子全被當成垃圾丟棄

小哥為我搶救些油畫月曆及為各畫派收集起來的畫冊

婚後幾次搬家又流失一些

 

(聯副)

 

讀初中時從報紙上看到作家筆談他們的剪貼本

買厚活頁紙將自己作品剪貼,集合起來要給人裝訂

還有些尺寸規定似乎很大費周章又花錢的事

我的剪貼單純只想把喜愛的文章保存起來

沒看過別人做剪貼不知會怎樣做,同學裡也找不到同好

因此作業方式没有觀摩對象,自己模索也很自得其樂

可惜也没有人跟我分享其中喜樂

至於本子的製作是以最省錢的方式開始做自己的剪貼本

最後是以八開白報紙40張為準,先裝訂成冊再使用

 

(中副)

 

 我將白報紙做雙面使用使翻閱時比較有些份量的質感

也是試了一陣子發現那樣的厚度剛好比較好保存起來

等做好目錄再以月曆紙當前後封面

常想我的剪貼本若有得比較應該是最簡約的方式吧

但也是最適合我喜愛一切自己做的習性

文字的剪貼大約分類為文學、文化、生活三類
文學以短篇小說、中及短篇論敍、專欄等

喜愛的長篇小說則個別專冊處理,
讀高一時曾將趙滋蕃的長篇小說"海笑"
一份不差地做成兩大冊在同學間流傳,
最後不知流落誰手, 不知所終

 

(中副)


幾年後有位同學是文化中文系文藝組
我常要問她趙老師上課情形, 文人有精密思路
但可能是生活白痴喔,
聽說老師每次都要問一回厠所在哪裡, 方向總是記不牢哩
我尤愛看聯合報副刋極短篇的小方塊
像打油詩的妙趣,最後一行常有驚喜
特別集中做專册。

文化有關藝文活動的展覽內容介紹及專訪

許多新興畫派、新進藝術家、國外藝術動態
老建築介紹及古蹟保存等

生活是了解人與環境如何共生及生活智慧與態度

如科學新知、資源再利用、局勢分析。。

 

(中副)

 

當時的中副多為已知名的資深作家

如趙淑俠、趙淑敏、鍾梅音、任真

吳東權...以外省藉作家及海外學人居多

聯副則為比較年輕一群

如李昂、廖輝英、蕭颯蘇偉貞、夏宇、袁瓊瓊..

雖然不擅寫作僅止於讀者的身份

平日對於作家間的藝文活動及人事動態很注意

還很認真的作筆記下來

 

(中副)

 

剪貼文章先將整疊報紙挑出副刋集中起來

過段時間再篩選,有連載的就要有耐性等待

疊放時照時序排列才不會因少了一小部份得全部放棄

否則心裡的遺憾會難過好一陣子

尤其好作者的作品不多更加珍惜
業時注意美感和對稱的均衡

四邊各留天地空間才不會有窒息感

 

(文化)

 

若覺全是文字太沈悶時,可加上副刋的插圖也等於標識

最重要的是要依自己習慣的作業順序

才不會有倒置情形,否則等發現文章對不起來

報紙的質地禁不起撕下就不好重來。

兒時獨來獨往的習慣也養成長大後可以一個人渡過

許多快樂的回憶常是獨處時間對一些事有所領悟的時刻

雖然因為搬家或某些原因使得大部份剪貼的心血流失

但重要的不在留下多少而是那過程的快樂己經享受。

 

(文化)

我的剪貼本(二)我的剪貼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