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田子坊的弄堂

2011082223:47
 


這次去上海,最感興趣的不是十里洋塲的五光十色

也不是小橋流水的水鄉人家

而是上海難得留下的弄堂

因此迫不急待地想去見識田子坊的老弄堂新創意

 

(田子坊的弄堂口有三個,只這處有標示,從此進入看得完整)

 

要去田子坊有捷運直接到

就在徐家匯站坐九號線

坐三站在打浦橋站的1號出口

出口對面一大片房子就是

向右邊走一小段的210巷進去

 

(似刻意却隨意的美)

 

當然中間還有其他進口

但這個巷口進去走起來會看得完整

再右邊就是日月光百貨

 

(日月光百貨有大型看版,宥嘉和文音在此辦過簽唱會)

 

這次去,看大牆上有林宥嘉和梁文音的圖像

日月光地下室就有許多小吃

逛完田子坊,到這兒吃很方便。


(主街道最寬,某些地方有二樓相通的過街樓)

 

孩子小時帶他們去北京想逛胡同却不得其門而入

多年後和一位一起修課的大陸同學談起
他在北京當過導遊一定要走這路線賺些錢才出國進修

就說看胡同要有門路的。

 

(過街樓之下不但可以閒嗑牙,也成為雨天的晾衣塲)

 

可見胡同與住民的息息相關和隠密性之必要

聽說現在到北京已有這樣的旅遊專線

有人帶路才不會轉入死胡同出不來了。

 

(聽說以前此地遇雨則處處泥濘,這地磚應是新舖)

 

那麼胡同與巷弄到底差別在那裡?

北方傳統,住家多為四合院

胡同的形成是各家四合院之間的相連的通道

而每家四合院為自家的小城堡

城堡與城堡間的相通是以小道窄路連串起來

 

(總弄為半穏密的空間,除了住家亦為公共塲所)

 

北京房子座北朝南居多

相通的小路就形成東西向

四合院建築就像台灣的廟宇

分二進三進又加護龍

有些有錢又人丁旺的人家

可能要四進甚或更多

護龍又向外一包二包三包地擴張開來

 

井字形的路,由總弄分出支弄,空間也漸隠密)

 

外型就有長方型或四方型

大方塊小長方的形狀大小不一

玩過疊方塊積木就了解意思了

這樣的通路就不可能橫向切割到底

通道通常是兩面高牆

看不見牆內生活情形

 

(支弄的路更窄了)

 

通道形成九彎十八柺

有如迷宮一樣

高牆也阻隔牆裡牆外的溝通

路的寬度又不一致

人走在其間

應該覺得渺小而孤獨吧?

 

(在田子坊走動,總弄支弄間轉轉折折,居民間更緊密親近)

 

 

上海的巷弄像是大型的四合院

內部的機能完整

以外觀來看自成一個世界,似是一個社區

如田子坊就有三個入口

是整個弄堂向外的通路

三個通路的弄堂口

延伸進來的巷弄較寬

也是最主要的公共空間。

 

(支弄裡有幾戶住屋圍一起,形成像北方的四合院)

 

街道兩邊的房子

可能在二樓處連結起來成過街樓

在一樓成了通道

也可以是弄堂居民集會聊天的塲所

主通道向兩邊發展

又有總弄、支弄、住宅空間

路就越窄也越隠密

彎來彎去却有穿透感

不小心又走回原地。

 

(支弄也有活動空間,再進入便是更隱密的小弄)

 

田子坊的外圍有高牆

內部自成一個隠密社區

如面對日月光百貨的部份

而對著泰康路的正面

是一排店面屋子

 

(每戶人家對開的窗口,是弄堂特色)

 

這些店面

不知原來就存在或是後來加建

弄堂裡就像包圍在一個大城堡中

居民除了有隠密空間

也有被保護的安全感

 

(現在已成一家家各有特色的商店)

 

各弄堂有自己的小小社區空間

主要空間的山牆裝飾較為精緻

且各弄堂的設計各自發揮

反形成自有的特色

 

 

 

屋子的高低有秩

使得光線能投射到空間

走在田子坊不覺得空間的侷促

即使去了兩次都遇雨亦無陰暗的感覺

前後均有天井共享用水

即使遇有外敵,向外的石門關起來

也有自己生存的機能.

 

 

(此處雖然無門,自然是閒人止步!)

 

没有較為長期時間去進一步觀察

不知弄堂是否早已發展成自己特立的文化

就像台灣早期的眷村文化那樣

守望相助的革命情感

外人難以攻破?

 

(也許很快又有新店家出現)

 

走在弄堂裡,不時看到路邊的古井

雖都以木蓋封著,應該仍可以享受汲水樂

想像過去的婦女聚集在井邊打水聊天交流

街坊間守不住任何秘密吧!

 

(田子坊有一家家創意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