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龍山寺

2011080809:17
 

萬華地區古稱艋舺,是台北區最早開發的地方

在清光年間即有「一府、二鹿、三艋舺」

說明台灣發展的軌跡,由台南再鹿港再現在萬華區

 

(歇山重檐的屋頂和前殿外貎)

 

雖然萬華已無往日的重要性,但龍山寺早已中外聞名

許多國外人士到台灣,想了解台灣文化都指名來這兒參觀

龍山寺首建於清道光三年,經過多次修建

目前的型式是在1920由泉州師傳王益順設計建造

 

(西施脊上有剪黏作品, 牌頭有交趾陶, 為三國演義故事人物群)

 

台灣傳統廟宇的結構採左右對稱

上篇介紹的清水巖是單檐硬山式頂加西施脊

即單脊中間加西施脊,兩端脊尾翹成燕尾

劃成一條優美的一條龍

(請與清水巖那篇對照一下就清楚了)

 

(華麗下垂的吊筒及頂上龍鳯相對的剪黏) 

 

列為二級古蹟的龍山寺坐北朝南,

採牌樓式重檐歇山頂

即有中間有燕尾及西施脊,

左右有重疊的燕尾屋頂

仍是左右平衡對稱的美

 

 

三川殿中央的屋簷下有細緻接榫的網目斗拱

每挑出一個斗,即向兩邊斜拱,連接起成為網狀

可以支撐厚重的屋頂,將力量分散出去

可謂力學與美學兼具。

 

(網目斗拱及內側的藻井)

 

龍山寺的木雕及石雕均美,雕鑿精細

而三川殿的龍柱是全省唯一的銅鑄製品

銅柱上為封神榜故事相關的人物

1918年由李祿星與洪坤福合作製造

龍身簡潔有力,為難得的佳作。

 

(全省唯一的青銅柱)

 

(很精緻的人物及龍造型)

 

建築包括進門的牌樓接著主殿的三川殿

大雄寳殿及後殿等,共三進

左右以走馬廊的廻廊相接

東邊廻廊有鐘樓及西邊鼓樓相對應

暮鼓晨鐘有報時及醒世之作用

 

 

鐘鼓樓像神轎頂式的盔頂,玲瓏的寳塔型式

扁長型的六角形曲線流暢,為台灣首例

想像由高處下望

整座廟是座格局完整而且壯麗的古建築

 

 

正值七月,有一連串的祭拜活動

來朝拜的人很多,本來想照三川殿楕圓形的藻井

因排满貢品及人多,而有所不便

寺內的石雕材料為大陸泉州的花崗白石及青斗石

有機會去不彷仔細欣賞,還有樑上木作亦精美

 

(青斗石石材堅硬, 可雕出很細鏤空的圖案, 且歷久要形光亮)

 

(青斗石的石節窗, 節單數為陽, 間隔雙數為陰. 八角邊框是花崗白石)

 

屋脊上的交趾陶表情豐富,栩栩如生

在後殿左右側門各有龍堵及虎堵的交趾陶作品

為廈門名師洪坤福的作品

因為面積大,以分塊入窯燒成後再合併而成。

 

 (西側虎堵的交趾陶大型作品)

 

(東側龍堵的交趾陶作品)

 

走到室外,一堆待處理的垃圾

好肥的老鼠在搬運食物

後來到清水巖也看到流竄的鼠輩

這次我追踪牠而發現老窩

就在路邊矮樹叢根下的洞穴哩!

 

(瞧! 牠還停下來和我對望喔! 然後繼續尋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