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後炮台(高雄旗津)

2016101401:12



離開旗後燈塔往另一邊山頂走去
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的「旗後炮台」
堪稱第一座安置國外移入的西式武器砲台
 


1874年琉球王國在台灣外海遇船難
因誤入原住民領地而遭原住民殺害
日本藉故出兵攻打台灣南部部落
 


此即同治13年(1874年)的牡丹事件
這是中日兩國史上第一樁外交事件
之後清廷派洋務運動重臣沈葆楨來台辨理防務
 


沈葆楨先在台南建億載金城
設以巨砲做為防禦同時派兵駐枋寮及東港等地
並在旗津設立旗後砲台
 


清末為台灣南部安全防線在高雄設三個砲台
最高處為大坪頂砲台可惜如今不存
次為位在旗津的旗後砲台
 


最低為西子灣的「雄填北門」砲台
三個炮台成為三個不同防守線的犄角
旗津砲台由沈葆禎副將王福祿主持
 


砲台建築則聘英藉J.W.Harwood設計並監督建造
從進口的地磚及整齊的紅磚圍牆
大量紅磚及磚雕砌出最美的砲台
 進到堡內即看出它規模宏大與氣派的美感



正門為中式風格的八字牆,門額上四個大字
但只留下「XX天南」空白兩字有多種猜測
根據1915年劉範徵、謝鳴珂寫台灣旅行記一書
提到「砥柱天南」應該比較可靠



大門高敞,兩側牆上以磚砌「囍」字
階梯砌成人形、龜甲、菱形。。等
紅磚來自厦門運到,水泥購自歐洲
其他木質及石灰則就地取材



炮台呈南北長方形與旗後山勢同一走向
布局依山勢分上下兩層
下為溝漕形直線通道到北區
北區為練兵及集合平台外圍設兵房及彈藥庫
 


中區為指揮中心以磚梯連接到上層的南區
南區為防禦及放置炮台只是基座上大炮全移走了
來到炮台雨勢夾著大風像遇到小颱風
 


其他遊客在馬道上來回走動,雨衣因風鼓漲起來
底下台灣海峽浪濤洶湧拍岸
海堤伸出長長手臂在蒼茫海上像—枝寫詩妙筆
 


由通道進來砲台等於走側門
想看大門磚砌之美得走出門外
但門口積水高且不退無法通過
我涉水將門坎下堵塞排水孔的落葉清掉
 


等水位低下了我雞婆地招呼一樣冒雨來的遊客
務必要看看門額上漂亮的「囍」字
到此一遊忽略這個別具特色的磚刻會有小遺憾
算是我此行的日行一善。


 




 


  •   AQ2 於 2016-10-16 10:42 1F
  • 那些一級一級的台階 每個石磚拼花不同 好漂亮喔

    想到你的日行一善 不禁會心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