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933老塲坊

2011082622:49

1933老場坊」原是牛隻屠宰塲

在上海市虹口區沙涇路10號。

搭地鐡10及或4號線,在海倫路2號出口

沿著河道走約12分可到。

如果這樣直接搭捷運去就方便多了

但先去多倫路看名人故居

因與1933同在虹口區,從地圖上看來可以走到

兩個景點雖然很近却没有直接相通的捷運線

 

(主建築的另一棟,有高聳煙囱, 應是牛隻的焚化爐.)

 

 

走啊走,一直以為快到了,結果走得好遠

在多倫路時已經走不少路了說

早知就坐計程車14元就可以解決的事

發現這兒捷運走去下一站的路很遙遠

和台北兩站間的距離很不一樣。

 

(1933的外觀, 側門放置一台同年代的蒸氣老火車頭)

 

在上海市問路似都不太友善

有回話也不肯講清楚

甚或直接了當說"不知道!"

之後就學乖,即使一站也要上捷運

不然就坐計程車了.

找到1933是很開心的,值得一看

有收穫的喜悅與满足感。

 

(1933的正門)

 

在多倫路看到不少名人故居

看到多倫美術館時

明知它是張愛玲離開上海前

最後住的地方,也没有感動到。

可能與事先做功課後的認知

相差太大而產生的抗拒吧

真是犯了自助旅遊的大忌啊!

 

(中間圓結構的入口)

 

想起就在前一天

去找張愛玲早年活動的地區

~靜安區,尋尋覓覓她的足跡

走出捷運站時給一間間大百貨公司

還有名牌旗鑑店給嚇到。

「半生緣」裡曼禎在公交車遇見世鈞

曼禎下車的站名~靜安寺,很宏大

是收門票的觀光區(RMB100=NT468)

反而失去名寺老廟的莊嚴感

 

(已關門的店面, 空蕩的地面映下美麗光影)

 

不知是為了世博而做太多新建設或是怎樣

靜安區已變得很潮,也努力找其他老宅

依著自己的計劃一家家找去

仍然存在早被善加利用成了大雜院

也有隔成一間間的店面,看不清原來的樣子

一些外觀上牽牽扯扯的電線

有被五花大綁的難受

看不到對老上海的聯想

 

(聽說頂樓的玻璃面可以踏上去)

 

言歸正傳,講看到的1933吧!

所謂1933是指它創建的年代

由英國設計師Balfours所設計

以圓形體廻旋而上的的結構

 

(牛隻的下坡道~當然也有上坡道, 地面粗糙以止滑)

 

 

分內外兩部份的主體,即中軸及外圍

中軸為圓外圍為方,24座廻廊

美妙弧度而碩大的廊柱

 

(跨越圓與方兩結構間的牛道)

 

傘狀向上張開廊柱猶如大樹主幹

厚實堅固的結構支撐無樑的空間

有如中古世紀樸實的修道院

 

(牛道形成美麗的幾何圖)

 

串連兩個主結構的是以牛道穿插其間

也是說,利用牛隻行走的動線

將中軸及外環連接

成有設計感的宏偉建築。

 

(可惜店家没有幾家)

 

五層樓高融合東西建築特色

古羅馬建築型式

及中國天圓地方的傳統

 

(等待客人的餐桌)

 

有階梯接通上下牛道之間

讓工作人員方便走動

隨著陽光的流動富有美感

 

(餐具和桌椅的暖色系配合建築的冷漠)

 

牛道間階梯的設計是為方便人員的工作動線

同時也顧及人員的安全而設計

使可及時跳離行動中的牛群之用

 

(美而厚實的廊柱)

 

站在中庭上下望去

光線交錯及結構間穿透感的迷離

有如迷宮般的幻惑

 

(方便人行的階梯和空間的方塊形成交疊的美)

 

這座保留混凝土原貎的屠宰塲

在荒廢多年後又經過重新整頓

已洗去原來冷漠血腥的陰暗

 

(一個轉角一個魔術方塊)

 

現在搖身變成現在藝術的展示塲所

在世博舉行期間有不少藝術工作坊進駐

上海市政府有心將它打造為新的時尚指標

 

(穿透感的空間)

 

這樣1930年代的建築在全世界有三座

一在紐約、二在倫敦、三在上海

如今在上海重新讓它重展風華

喜見它有新用途與發展。

 

(看見美麗的喜悅)

 

去1933參觀時,大多店面已關閉

僅有三兩 間餐廳營業,且顧客稀少

可能因在城市邊緣吸引力不大

且世博期間的人潮不再

但欣賞建築之美才是我的本意啊!

 

(時光流竄, 歲月穿梭廻廊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