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原教會(八仙洞+烏石鼻漁港)

2009071117:06
 


 

先說一下八仙洞吧

民國五十七年臺大考古隊在其中的若干洞穴做過五次的考古發掘

發掘結果不但找到了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

而且在洞穴堆積的底層發現非常豐富的舊石器時代先陶文化

計有石器﹑骨角器﹑獸魚骨等約四萬件,因而得八仙洞聞名國際

在民國77年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經證實堆積中包含有先陶文化層之洞穴有:
潮音洞、海雷洞、乾元洞、崑崙洞等。
此外,像永安、朝陽等洞穴則經試探並無長濱文化層存在。
這說明長濱文化人在八仙洞一帶活動與住居時並非每一洞穴都利用過

八仙洞是目前所知臺灣地區很少數洞穴遺址中
最具規模的一處。
(取自網路)

過了八仙洞, 由北往南行就是長濱鄉

可經過一個小漁村~~加走灣

加走灣是個原住民陪落, 村民以補魚, 補青蛙為生

由於大多數是基督徒和天主教徒, 幾乎沿海的村落都有教堂

而加走灣有個很特別的教堂, 叫樟原長老教會(非高雄的樟原教會)

是由村民自行設計成諾亞方舟的造型

 

 

說到加走我想這個部落的人是阿美族

以前我家的長工, 每有阿美族人, 名字全叫阿走

原來原住民的大兒子都叫加走, 所以爸爸和兒子可能會有同樣的名字

部落裡到處都打掃乾乾淨淨

 

 

没接觸過原住民的人可能都不知道

原住民很愛乾淨整潔

不同於台灣人住的鄉下常把東西往戶外擺, 環境看起來很髒亂

不信可以做比較看, 在假日走一次小學也可以做比較

 

 

這個樟原教會外型就是一條大船

牆邊還畫揚起的海浪, 可以想像這條船正在乘風破浪向前行

站在教會門口可以直見看見海洋, 可以聽到海濤聲

整個村莊很寧靜

 

 

碰到兩個一男一女的小朋友在騎脚踏車轉圏圏

原來那裡就是教會鄰居的天主堂

天主堂正面向著海, 可以直接對望著

男小朋友說他的教會在樟原, 女小朋友的是天主堂

 

 

再往前開不到一分鐘可看到一座己設為景點的老橋~~樟原橋

早期坐公車來玩要經過這老橋

因橋身只容一部車經過, 又在轉彎的地方, 車子都要特別小心過

現己取直, 做和公路等寬的大橋了.

 

 

過長濱可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小漁港~~烏石鼻

原是被路邊坡上的一群向日葵所吸引

花朵在陽光下像是透明的假花

才注意到海水到了這兒特別温柔

 

 

一位爸爸在大太陽下陪孩子玩水

很有耐性地扶著吹氣泳圏

隨著潮流幫孩子漾著

那畫面, 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