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記祖厝

2011070816:21

三頓飯,數杯茗,一爐香,萬卷書,何必向塵寰外求真仙佛?
曉露花,午風竹,晚山霞,夜江月,都於無字句處寓大文章。

 

對聯~陳維英

 

 

 

(住屋的大廳上的西施脊有花草的剪黏作品)

 

位於延平北路四段231號的「陳悅記祖厝」

是清朝台北地區的學者陳維英故居,完成於1816

也是當時建築技能很精緻的古厝之一。

陳維英曾在學海書院及仰山書院擔任院長之職。

著作則有「太古巢聯集」、「鄉黨質」、「偷閒錄」等。

1851獲得孝廉方正1859鄉試恩科舉人

 

(官匾仍然高掛, 客廳門框花罩上"紫薇郎"的掛匾已不在了.)

 

 

在清代的北台灣,設有明志、學海、登瀛、明道等

四大書院皆由官方設立,並無民間創辦的教育機構

1853年在陳維英大力呼籲下,樹人書院因而成立

因此陳維英對北台灣的文風倡導佔很重要的地位

他的居家被稱「老師府」。

 

(雖然已敗落, 細緻的木作雕刻仍看出原來的風華)

 

全宅建築分兩個部份,由大門進去是大埕

大埕右邊「公媽廳」,是拜祖先的門廳

没拍到地板,是因為和早期來看時差太多了

完全敗壞,地上满是垃圾不忍悴睹

但門神仍很有精神地守護著

 

(公媽廳的粉牆色彩亮眼,門神守在崗位上,却是满地髒亂.)

 

只是雜草蔓生的大埕,籐類在牆面及樑柱上攀爬

隨處掉落的木作碎片等,看了不禁令人搖頭唏噓。

很難想像這是三級古蹟

大埕上的旗杆台在早期有兩對,僅殘留一對

現在大埕上不知何時加蓋幾間工寮

對整體的美感全破壞了

 

(客廳牆上美麗的挫瓜桐)

 

想到在孔廟看到陳維英的牌位讓人膜拜

我問義工,今人怎能放在孔廟呢

回復是說陳維英已逝世百年

當時他培植後進及作育英才

且對宏揚文風的工作不遺餘力

已經地方的力薦及層層審查合格

才能貢上神明桌讓人膜拜。

 

(旗杆台上的文官石刻~正好對著陽光照成這樣)

 

這家百多年古厝的老架構還在,

從外牆的瓷磚看出近年維修過

說近年,至少也有二十多年以上吧?

二十年前我的孩子還是國小生時,我帶他們來訪

只能站在大埕看旗杆台

裡面是禁止進入,外牆已是如此了。

 

(因世代出文官, 屋頂為燕尾脊, 前廳的脊下的虎(福)形剪黏

與後院的交趾陶鯉魚(餘)相對應)

 

那時孩子迷上李天祿的布袋戲

從雜誌上得知這位大師是入贅住在老婆娘家~老師府

就這樣讓孩子去看大師住在這麼有文化的地方

現在已幾成廢墟,連門都没了

祖先牌位還在和大白天也在亮著的日光燈

只留下樑上曾經風華仍然古樸精美的挫瓜桐

而大埕已成了臨時停車塲。

 

(左屋曾經整修後金形馬背已無裝飾;右邊公媽廳也是空空如也!)

 

天氣太熱了, 這是最後一站, 人已快成人乾了
再由原路走回去捷運
結束這天的行程.
這次還是没機會看到紫微郎木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