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殊院

2012042921:02
 

成都是個盆地,四周有高山圍繞

水陸通網密佈,鐡公路四通八達

成八卦形的道路地圖上錦江繞城而流

 

(路口的牌坊)

 

成都是四川最富饒文風最盛地方

歷代輩出人才,如司馬相如和揚雄最為有名

此外有許多名勝,號稱古蹟叢林的寳地

 

(應是放拴馬繩子的石柱)

 

此時旅遊正是春暖花開時節温度適中

尤其還在建設的地鐡完成後旅遊將更便利

目前己通的地鐡是一號線是市容的中心點

 

(左鐘樓)

 

地鐡沿著八卦圖正中央的人民南路直上到火車北站

萬一迷路或找不到回住宿地點時不必著急

只要是問到當地人都會耐心指點

若再找不到,就往可到地鐡的路線就没錯

 

(右鼓樓)

 

而文殊院就是古蹟叢林之一

它在以之命名的文殊院街上

搭一號地鐡也在這一站下

 

(山門牆邊石刻金剛經全文)

 

甫出車箱便看到此站的標誌

迎面的是一扇美麗老門窗圖案

那是文殊院的特色之一~窗櫺之美

 

(處處有精美的門板木雕)

 

它始建於唐,到了宋代更名信相寺

現在的格局是康熙30年重修並改名文殊院

它的佔地面積大,全院房舍190餘間

建築面積有兩萬餘平方公尺

 

(齋房的廻廊)

 

文殊院座北南向,是依法制建立的典型

由山門進去便是四大天王殿

山門左右牆有石板刻字的金剛經與心經

 

(香火裊裊)

 

庭院距離寬闊並有左鐘右鼓兩樓

四大天王殿再次三大士殿

兩殿間先通過月門後則視線開朗起來

 

(好大好大的木魚,約有十尺長吧)

 

鐘鼓的尺寸都很大,大鐘聽說有4500公斤之重

喚人良知與引人頓悟的晨鐘暮鼓

不知它敲起來能響徹到多遙遠

 

(放在內室有另一只同尺寸含珠的木魚)

 

接著第三落是大雄寳殿

這是唯一真正有修行僧侶的廟宇

氣氛寧靜莊嚴,訪客也不喧嘩

 

(空間規劃没有壓迫感)

 

側面室外放置鰲形大木魚一座

和一般寺廟以龍形木作不太一樣

後來我走到較為陰暗內室看到和它成對含珠的一隻

 

(屋頂高挑,廻廊間有走道,光線充足)

 

殿上的屋頂的裝飾簡單平實

樑柱間的雕飾没有台灣廟宇的細緻

但厚重結實,令人定心有餘

 

(內院的漏窗和門板亦美,但不讓進去)

 

大雄寳殿之後有說法堂及藏經樓

歷史資料中提到藏經樓的寳物中

有放玄奘頭蓋骨的玉製小箱

 

(僧侶打球活動的地方)

 

寺內供奉歷代流傳下來的佛像三百餘尊

每尊都栩栩如生摸精品,材質有脫紗漆器

泥塑、鎏金、石刻、木雕、青銅、玉雕等

 

(穿過此門又別有休閒天地)

 

左右護龍亦是左右對稱

分別有齋房及客堂

堂落間都有長廊相連

 

(月門有精緻雕刻的花罩)

 

因配置得宜,光線穿透

加上大量的木刻漏窗

門的造型亦多變化,甚是美觀

 

(僧侶齋房禁地)

 

走過講堂與齋堂內室

亦有如天窗的透明玻璃

行走其間不至摸黑經過

 

(院落之間有通道相連,形成很美的空間設計)

 

在飛檐翹角交錯間

像窄巷相逢守著傳統禮教維持尺度

簷角下的魚形銅鈴也給人意外驚喜

 

(響板一敲就開飯了,想吃齋飯可先去登記就可)

 

而僧侶靜修的內院都謝絶參觀打擾

但從門外看進去除了有畫有植物

在素淨之中有清幽與莊嚴的氛圍

 

(大理石雕,底下有個送草的孩子)

 

置身花香鳥語的空間自然心情舒坦

尤其殿落間屋簷高聳距離寬敞

疏密得宜層次分明,院中有園園中有景

 

(寳塔上每層有鐘和魚)

 

我先把整個格局走看一遍

門板的雕刻圖案細緻值得細細品賞

還有經文刺繡品的配色典雅

 

(代表長年的大石龜)

 

歷代碑碣多到看不完

再回頭照窗,竟給一一迷住了

以接筍併圖的窗櫺優雅而且變化多端

還有屋瓦之美都在後篇補上

 

(許多歷代碑石)

 

屋瓦上的落葉美得出塵

許多高大翠綠的銀杏在屋瓦錯落間

加添一份温馨安定的氣氛

使得人的心靈貼近自然而更寧靜

 

(連綿曲折的紅牆)

 

地域太廣美麗太多,臨別成都時再訪

留在後院看民眾午後紛紛提鳥籠來溜鳥

足足待了一天才依依離去

文殊院窗瓦之美
文殊院聽畫眉

 

(遠看是紫,色調和紫禁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