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平的"箏"

2008053008:2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OzAktH5M9c

 

 周治平唱+詞曲

讓我在風裡放一隻箏,回憶那無知歲月裡的真
讓那往事隨風輕輕吹動,緊緊的纒繞在風箏兩頭
是我記憶裡你難捨的温柔
彷彿是你纖細的手將我的一生牽動
習慣在夜裡點一盞燈,等待那一生未能盡的緣份
縱然歲月無聲輕輕溜走,風箏已消失在遙遠的天空
未曾留下一句彼此珍重
只剩你無邪的笑容温暖我每一個夢

這紛亂的世界裡,總有一些難掩的苦痛
悲傷的年代裡總有一些坎坷的路要走
天有多長地有多久,天真的你曾如此問我
許下的承諾要一生相守,怎知道世上還有悲歡離合
天有多長地有多久,能不能等到重逢時候
所有的悲傷所有的感動,都會在淚眼中再度回首



 

女兒從美國讀完高二時回台灣為了考大學重讀高二

那年兒子高一、先生仍一人在美國繼續學業

我們母子三人重聚又過著爸爸不在家的日子

有點寂寞有些思念

有點連媽媽都不太懂生活規矩的自由之竊喜

那時台灣大陸兩岸的演藝圈開始開放合作

公共電視台演一部連續劇地久天長

男主角三人~張國柱金士傑和寇世勳

女主角是當時的大陸影后都說是大陸張小燕的潘

我因兩岸開放不久就帶孩子去大陸北方近一個月的自助旅行
當時仍然是個保守而簡樸完全中國原貎的社會

看到劇中的大陸風景,服裝和說話調子很有親切感

 

劇情是三個大男孩和一個戲班女孩間發生的故事

三個男孩因家世較好都和政府一起撤到台灣

張國柱因政治理念不同一直想回去

在讀大學時假藉爬中央山脈發生事故而潛到大陸去

不久碰到文化大革命,因為有海外背景張被鬥而發瘋

在台灣的金和寇對張的友情唸唸不忘

兩岸開放後相偕到北京找張和那女孩

一起幫助張恢復精神正常及四角情感糾葛的故事
 

到現在仍很納悶這是不是真實故事

讀初中時三個台大及清大學生登奇萊山失蹤的事故

當時公家派許多登山隊進去都沒找到
報紙每天登載搜尋情形,算是當年轟動社會的大事件
事隔幾年後這件事漸被淡忘

多年後我北上讀書同學間流傳關於那事件另一說法
說那三名大學生因為不满政治現狀
藉登山事故為愰子潛逃到大陸投共

後來又傳說他們都成了大陸知名的科學家

而我比較留意大陸年輕音樂家合作的大作品
如殷承宗
氣勢磅礡的黃河及俞麗拿委婉細緻的梁祝



 

保釣事件時不少在美國的台灣留學生到大陸投共
這群人還大肆被當成統戰宣傳的工具

没料到不久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
因與所謂的腐敗資本主義社會掛鈎被鬥得很慘

如作家陳若曦和她的先生也是那時回歸
文革時被紅衛兵鬥還下放農村勞改營做苦工
後來利用代表中國訪美國的機會又滯留美國

她出版尹縣長一書,道出文化大革命社會亂象
人性的弱點與扭曲等許多不人道的故事

一篇篇發表在聯合報我都看過也買書保存
 

戒嚴時期許多國際發生大小事,真相是封閉的
尤其兩岸處於敵對情勢到處有反共標語
反覆灌輸學生同仇敵愾的思想教育
動不動就有文化人一夜間變成匪碟被捉起來
有人懷疑私人恩怨被栽贓
誣陷

或如何在盆栽裡藏著發報機之類的道聽途說
人的好奇心越是刻意隔離越被挑起
對大陸的事想了解真相又怕惹麻煩的現實

常在夜深人靜時偷偷聽大陸殺氣騰騰的廣播

也聽到令人熱血沸騰的交響樂~大黃河

覺得只具有泱泱氣度才做得出來的音樂
却在封閉鬥爭的環境下完成而視為奇蹟

還有江文也扣住心弦的台灣舞曲
多年後才知道作曲家是台灣人
原來其中如泣如訴的歌仔戲調那一段
以為統戰陰謀下的產物却是如假包換的MIT



 

長輩們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恐佈震撼
在成長過程裡總被告誡乖乖當學生就好要少談政治

許多事在參加郊遊或校際聯誼活動時會偷偷談到

尤其在外露營過夜的活動夜深人靜時的交心時刻

那心情興奮氣氛卻很恐怖自然心照不宣地守口如瓶

大陸開放不久我第一次帶仍是小朋友的兩個孩子
和很親近的學生秀榆四人同行
從鄭州-->開封-->北京-->西安-->洛陽-->鞏縣-->鄭州
搭火車或長途客車沿著黃河的城市做二十多天自助旅行
走在那街頭聽在台灣只有老伯伯們發出的鄉音
有種搭上超時光機的錯覺
在友誼商店尋到價廉物美的手作紀念也買不少錄音帶
尤其當手捧著大黃河序曲及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有如圓夢一般興奮

 

和孩子看這部連續劇的季節正值寒冷冬天

一到星期六晚上八點開始我和女兒從各自的書房出來

到兒子房裡去有時一起裹著氈子緊緊依靠

在廣告時間就閒聊一些學校的事和對劇情的意見
片首由張學友唱的」
好久連旋律己忘得一乾二淨

三人最愛一起唱片尾這首周治平自譜自唱的

常在載孩子上下學時在車裡放歌合唱好一陣子

每次聽這首歌時心裡自然地昇起一片溫柔

懷念那時和孩子的親近和他們的天真!



補記:記錄這篇與孩子間共同回憶竟然過這麼多年
聽說總統夫人周美青也很愛聽這首歌
我似能了解她愛這首歌的原因
其中承載許多家人胼手胝足甘苦奮鬥的歲月
與親情間同悲共喜温馨甜美的回憶
生在同時代面臨同樣生命階段的我們過著大同小異的生活
這齣劇播出時正是先生全力為前途打拼
兩腳踩在新舊文化交替間的女人一肩擔起內外雙重壓力
需要工作分擔家計又要像傳統婦女挑起養與教的責任
知識份子的我們也受到工作上能力被肯定甚或被授以重責
孩子正值青春期有情緒管理及聯考壓力問題
站在第一線的媽媽除了當先生事業後面推手
還要給孩子愛的鼓勵,偶爾要承受來自家人的閒氣
早晚上下學接送等等,尤其臨下班時老板找去討論公事
那個還没有手機的年代無法即時交代如何應變
一邊心裡焦慮著孩子正在黑暗裡害怕地等待
責任感所驅不管於公於私都需要全力以赴
日子其實過得焦頭爛額却偽裝勇者無懼有擔當的樣子
因為愛而來的勇氣將那些考驗化成甜蜜負擔了
而這首歌似能帶回去當時情境, 感觸特別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