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藏巖聚落

2010123109:44

 

寒流中訪寳藏巖聚落
因時空的變化與社會普遍經濟條件改善
當年留下的足跡不但能訴說區域性的聚落發展
也令人有懷舊的幽思

這個聚落形成是隨國軍來台的退伍老兵

及外來邊緣人口聚集的違建區

站在它的高處可遠眺新店溪的流淌

 

(21家住戶早期在山下的信箱)

 

立足點底下的人、物移動及行踪,

視野寬廣,可以一覽無遺

是很優的軍事重點

山區裡還遺留防空洞及彈藥庫的遺踪。

 

 

既是違建,基本上居住的人經濟能力不佳

能住就好,當然無法講求品質,

更談不上美感

有人將它說成多麼純樸優雅的美,

是做作誇張了點。

 

 

如果不是它已預設為藝術村,

已開始有藝術家或小店的經營

多少有些藝術氣息的塗鴨,

實在没有可攝入鏡頭的地方

 

 

但是,以族群聚落而言,

要紀念前人留下的陳蹟

除了一些原有建築外,

值得探究的,還有居住環境

或有些事件聯想的遺跡。

 

 

而此處似無其他建築物的附屬

如井座、碑記、石刻藝術等可資紀念

能留下的,我想

唯有時代背景的人文意義。

 

 

我讚同此處規劃為藝術村

將原蹟善加整理,

更進一步維護及美化它

 

當遊客在狹窄空間裡穿梭

使人與懷舊的幽情連繫,

就是保存原有人文的價值了。

 

 

為了保留原來的人文

又能創新,增加功能性

對遺跡的維護應有些正確的態度

 

首先要實地查勘

真實地記錄下變遷歷史

訂下那些是有意義的

重點保存的原則

 

 

再來是保存的規劃

要有完整性,

再由地方政府依計劃

做初步的摯行與整修

進駐的商家和藝術家

不應任其增建及整修,

否則將成了第二個九份

 

 

早期的九份有它的純樸

和現在的改變做比較,

只有搖頭說可惜

唯一不變的美,

是遠眺山下的八斗子漁港

 

 

所以先訂好遊戲規則

不該有的大違建和太商業化

大違建威脅人員的安全

商業氣息令它變俗

 

如果定期做安全評鑑

訂下保存人文之美的原則

 

公共設施的提供及保養

也是不能忽視的責任

 

 

交通:

公館捷運站1 號出口,走羅斯福路四段136巷進去,

出東南亞戲院, 再往汀州路走, 230巷底有大停車塲,

沿著公路的坡坎, 往山的方向進去,

遠遠便可見高起的山崗, 小屋交疊的聚落, 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