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路上多名人(上海)

2017071517:19
  
 

多倫路名人居往昔多名人

昔人不論功過都有時代意義

往日足跡大多完整保留或已加修護

留得今人思想與緬懷

多倫路建於1911~1920間,有「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之說

L型約550公尺長,寬1013公尺

很快可以走完但以懷舊心情而去可以一一找尋前人足跡

不僅看路邊具濃濃西風的別墅建築

也要走入巷弄裡更能感受到文化氣息


(27號)

27號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提供年輕藝術家展出空間

這次看到的是少數民族文化與生活的攝影展

塲地不大作品也不多,待在那裡時間只我一人遊蕩


(美術館內展出)

工作人員倒是不少,天氣很熱進去吹很強的冷氣很舒服

48號為英式左右對稱的紅磚建築

魯迅和友人在此討論文學與時事的塑像


(48號)

59鴻德堂是座基督教堂屬北美長老教會

建於1925年,這次竟然遇見裡面有人

進去聊起來便引導我參觀


(59號)

66號原薛公館建於1920年,紅磚外牆

佔地大有個大庭院的英式外廊建築

東側成T型巷道可以窺看更多內院建築


(66號薛公館)

古典主義的入口白色門廊風格

日本侵華時這裡曾淪為海軍軍官駐所

至於薛公館所有人為誰已不可考只能猜測是富商


(66號門廊)

67號在鴻德堂隔鄰專賣基督教的書藉

門口一位日本躬身立像猜想是魯迅日本好友

內山完造在此經營內山書店

店內也是魯迅與一群作家朋友聚會之地


(67號)

90號為左翼作家丁玲沙汀瞿秋白曾經住所

門前瞿秋白著長掛清瘦的身影獨立

另一側樹蔭年輕的丁玲樹下靜坐思考


(90號)

93號五四運動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時曾短暫住過

上次到訪時為一年輕人創作的藝術空間

目前已成空屋等待有心人來善加利用


(93號)

119號前篇多倫路名人街裡提到在L轉角的鐘樓

英國傳教士John Darroch 竇樂安的銅像安立室內

因魯迅著「朝花夕拾」被稱為夕拾鐘樓的地方


(119號)

123號名為老電影咖啡的咖啡廳

有漂亮外廊式建築弧度優美的台階

聽說店內會放映老電影供顧客欣賞


(123號)

1930年左翼作家們為培養新一代人

以延續他們的理想先在多倫路233

成立中華藝術大學校址設在2012


(145號)

145號是中華藝術大學的學生宿舍

如今宿舍已現改為左聯紀念館

展出作品及相關文件讓後人懷思


(145號)

181號是老字號店之一的上海古董店

仍保留當年原貎,商品以老上海的出版品

及生活用品為大宗,可以在裡面留連許久


(181號)

189號為趙世炎故居,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

1920年旅法即加入共產黨成立中國少年共產黨

1926年回到上海與周恩來領導工人起義後被國民黨處決

是曾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的舅舅

20189號是郭沫若舊居

這位早期與胡適提倡新詩後對甲骨文有專精研究

但熱衷權力在政治立塲見風轉舵的人不予置評了


(右排為永安里石庫門建築)

208號為商人陳仲琥建造

進門四柱支撐二樓露台文藝復興時代風格

中門則是羅馬層層上疊的磚砌拱卷門型式


(208號)

210號為白崇禧在汾陽路之外另間公館

正門數根白色高大立柱的白色羅馬風格建築

外型甚為氣派,上海人稱它小白宮


(210號白公館)

215號是梁鴻志故居。梁為清光緒29(1903)舉人

清亡後依附袁世凱復辟段祺瑞掌權時任秘書長

日本在南京偽維新政府任行政院長簽賣國協定

澈底是個人渣,在日本戰敗後以戰犯論處


(210號羅馬風建築)

233號左翼作家共同成立中華藝術大學

主立面上連續卷柱外廊甚為美觀

多倫路上但地址橫濱路35弄的景雲里

是個石庫門式小區,魯迅、茅盾、葉聖陶等都住過


(景雲里)

250號在碑樓入口處為孔祥熙公館

我認為是多倫路裡最美最精緻華麗的回教風格建築

1989年列入上海優秀近代保護建築名單之列


(孔祥熙公館)

與多倫路成T字的四川北路202335

有間法式別墅屬新古典主義建築

反對繁複裝飾而採古希臘羅馬素淨的圓柱

曾為蔣中正親信的湯恩伯故宅後為陳儀居所


(湯公館)

25734號日本激進派作家鹿地亘(本名瀨口貢)故居

曾積極參加日本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的重要人物

魯迅親近友人也是為魯迅抬棺者之一,在澳熱的午後暑氣裡有老樹的涼蔭

一間間改成休閒咖啡屋隨風飄送咖啡和茶香

走著走著,請悠閒地將腳步慢下來享受漫步巷弄裡浪漫情懷吧!


(55號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