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文昌祠建於1887年即光緒13年
供奉主管考試及文運的文昌君
也供奉崇揚文教的孔子及韓愈
(山門)
地點在大甲文武路116號
原始建築目的為民眾的義務教學
做為讀經習字的義熟所在
漸漸結合信仰供奉神像
而成為書院與廟宇合一的建築
(外牆上的八掛窗)
民國38年政府遷台為安置軍隊而進駐
後來成為警察單位佔住
因此祠中有些文物被損毀
也因未再修護才能維持建築原貎
已被列入國家三級古蹟由鄉鎮單位維護
(給鐡皮屋頂罩住了)
山門上有優美弧度的燕尾脊
門的中央凹入兩側凸出顯得較為隱密
兩邊紅色圍牆設置八掛形石窗
雖有圍牆却能探看裡面活動情形
(護龍與主殿)
八掛窗口以條狀無雕花的樸實窗條
進得山門即見寬敞的前埕
庭園裡種不少花草
使得眼前頓時清爽以調整好平靜的心情
(虎堵)
原建築因年久失修,直到被列入古蹟
民國88年開始撥款修護歷三年餘才完成
可惜在921大地震中又有破壞漏水情形
目前以鐡皮屋頂罩住主廰多少破壞美感
頂上的剪黏裝飾無法看完整
(木雕花窗)
文昌祠主體簡單的前後兩進
左右各一護龍為一間四合院建築
護龍外牆有典型閩南水型馬背,形狀優美
湛藍的天空又有温和的陽光
扶疏的樹影下無處不美
(山牆)
此外不論彩繪或木雕都很具水準
正殿左右吊筒有倒立的蓮花形狀
三川殿步口廊的樑上有一對獅座及書卷
獅子的造型可愛,雀替則雕一童子
(步口廊上的獅座)
三川門上正中央有「文昌宮」木匾
斗座有三層,斗座上施有彩繪
可惜圖案已顯模糊無法分辨
(三層斗座)
中央大門的門板上繪的是文官門神一對
側門則為侍官又一對
不同一般廟繁複而是典型學院式造型
無論造型或色彩均講求樸實而典雅
(門神)
大殿上的通樑以挫瓜筒銜接
彩繪除了詩文還有四君子
型制單純用色輕快却不失莊重
具自有的學院風格
(挫瓜筒)
兩進間左右有各有一個相對的門
花瓶造型取平安的諧音
可透視原做為教室的廂房門口
紅門白牆及藍色條木增添活潑性
(瓶門)
牆面基腳就近以容易取得的卵石砌成
第二進通護龍的廂房則以相對拱門
以門框上寫著應是圖書室及宿舍之用
(拱門)
祠內留存的古物己失留下一匾
寫著「人物權衡」可惜年代已毀不可考
這種不求奢華但求務實
却不失美感的學院建築,有機會一定再訪.
(唯一古物却無法辨識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