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山寺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15號
若從淡水捷運站出來就在右前方對街上的學府路上
爬上學府路上升的坡路與鄧公路的交叉路口
先看到一間紅磚外牆教堂繼續走就可看到這間古寺
(鄞山寺外觀~前有泮池)
鄞山寺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
因保留當時建築特色及大陸移民發展史相關
經行政院列入國家二級古蹟
供奉中國南方客家人特有的主神~定光古佛
(由山川殿直望入中庭及主殿)
清朝中期由內地來台灣的移民者眾
其中以漳州及泉州勢力較大
由於身處異地為能互相照顧凝聚的向心力
人少勢薄的汀州客家人聚集一起而形成聚落
(山牆上為金型馬背, 馬背下吉(戢)慶(磬)的吉祥裝飾)
道光年間到台灣北部的汀州人越來越多
為能讓初到者有暫時棲身的地方
於是有人捐錢捐地才建這間會館
等找到工作安身的地方才離開
(護龍天井)
中國南方人的信仰有些會擕帶佛像
以安定通過風急浪大的台灣海狹不安心境
住在會館後因找到工作不便將佛像留在會館
久之成為供人供奉神明來朝拜的地方
(兩側護龍的護屋)
久之會館自然而然形成廟宇與會館合一了
鄞山寺雖分別在1858年及1873年重修
由於香火不盛無力大興土木
因此能保留當初格局及特色
(三川殿上的寺匾)
連樑上木雕造像、彩繪都是初建時的原貎
尤其屋瓦上的泥塑仍維護很完整
尤其在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耗去民間財力
大力鼓勵集資將廟重新改建
(左龍堵及右虎堵+清中期簡約造型的龍柱)
鄞山寺能如此保留下來真不容易
正前方仍留著一個半圓型的泮池
池水終年不乾涸具消暑及防火災的用途
泮池與廟間隔一廣塲,晨昏常有居民在此休息
(大門門神+抱鼓石)
廟身前方是三開間寬的三川殿
後進為正殿外側各一護龍
兩殿間兩側對稱的過水廊
圍成一個天井的中庭因此採光情形良好
(三川殿右側二通兩瓜一獅座+龍型雀替)
台灣的廟宇建築通常以中央為中軸
左右採對稱配置但在對稱中也有變化
鄞山寺的格局不大, 前後兩進及左右各一護龍
屬於最基本的形制
(三川殿左側)
雖不像大型廟宇有拜殿、舞台等
兩殿、兩廊、兩護屋的正方四合院
是台灣保留清代中期寺廟建築的典型代表
(中庭兩側的過水廊)
後進的正殿的屋頂高於前方的三川殿
因長年香火煙薰而呈黯黑
廟身後方左右各有一個古井
上揚的燕尾脊的弧度優美
(正殿的龍柱+長期煙薰的獅座木雕)
而鄞山寺之美不只在它的外觀
內部的石雕如抱石鼓、龍柱及各項木雕均美
没有精巧雕刻或大量使用石材
都屬清朝中期特色簡約而且有力的特色
(正殿通往護屋的拱門)
彩繪及色彩的調配運用優雅的傳統之美
記得第一次參觀是二十餘年前帶孩子來看
正在做些刺繡對於色彩使用有些迷惑
在這裡得到一些解答還有更多啓發哩!
(從正殿看屋瓦之美)
請看下篇介紹鄞山寺工藝之美
若從淡水捷運站出來就在右前方對街上的學府路上
爬上學府路上升的坡路與鄧公路的交叉路口
先看到一間紅磚外牆教堂繼續走就可看到這間古寺
(鄞山寺外觀~前有泮池)
鄞山寺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
因保留當時建築特色及大陸移民發展史相關
經行政院列入國家二級古蹟
供奉中國南方客家人特有的主神~定光古佛
(由山川殿直望入中庭及主殿)
清朝中期由內地來台灣的移民者眾
其中以漳州及泉州勢力較大
由於身處異地為能互相照顧凝聚的向心力
人少勢薄的汀州客家人聚集一起而形成聚落
(山牆上為金型馬背, 馬背下吉(戢)慶(磬)的吉祥裝飾)
道光年間到台灣北部的汀州人越來越多
為能讓初到者有暫時棲身的地方
於是有人捐錢捐地才建這間會館
等找到工作安身的地方才離開
(護龍天井)
中國南方人的信仰有些會擕帶佛像
以安定通過風急浪大的台灣海狹不安心境
住在會館後因找到工作不便將佛像留在會館
久之成為供人供奉神明來朝拜的地方
(兩側護龍的護屋)
久之會館自然而然形成廟宇與會館合一了
鄞山寺雖分別在1858年及1873年重修
由於香火不盛無力大興土木
因此能保留當初格局及特色
(三川殿上的寺匾)
連樑上木雕造像、彩繪都是初建時的原貎
尤其屋瓦上的泥塑仍維護很完整
尤其在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耗去民間財力
大力鼓勵集資將廟重新改建
(左龍堵及右虎堵+清中期簡約造型的龍柱)
鄞山寺能如此保留下來真不容易
正前方仍留著一個半圓型的泮池
池水終年不乾涸具消暑及防火災的用途
泮池與廟間隔一廣塲,晨昏常有居民在此休息
(大門門神+抱鼓石)
廟身前方是三開間寬的三川殿
後進為正殿外側各一護龍
兩殿間兩側對稱的過水廊
圍成一個天井的中庭因此採光情形良好
(三川殿右側二通兩瓜一獅座+龍型雀替)
台灣的廟宇建築通常以中央為中軸
左右採對稱配置但在對稱中也有變化
鄞山寺的格局不大, 前後兩進及左右各一護龍
屬於最基本的形制
(三川殿左側)
雖不像大型廟宇有拜殿、舞台等
兩殿、兩廊、兩護屋的正方四合院
是台灣保留清代中期寺廟建築的典型代表
(中庭兩側的過水廊)
後進的正殿的屋頂高於前方的三川殿
因長年香火煙薰而呈黯黑
廟身後方左右各有一個古井
上揚的燕尾脊的弧度優美
(正殿的龍柱+長期煙薰的獅座木雕)
而鄞山寺之美不只在它的外觀
內部的石雕如抱石鼓、龍柱及各項木雕均美
没有精巧雕刻或大量使用石材
都屬清朝中期特色簡約而且有力的特色
(正殿通往護屋的拱門)
彩繪及色彩的調配運用優雅的傳統之美
記得第一次參觀是二十餘年前帶孩子來看
正在做些刺繡對於色彩使用有些迷惑
在這裡得到一些解答還有更多啓發哩!
(從正殿看屋瓦之美)
請看下篇介紹鄞山寺工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