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候祠~成都行

2012050600:49
 

武候祠是一個複合式的陵墓區

包含四個部份先是漢昭烈廟

紀念漢朝三國時代的昭烈帝劉備而建

武候祠是紀念三國丞相諸葛亮,因諸葛亮諡忠武候

惠陵是昭烈帝劉備的陵墓

最後是三義廟,是紀念桃園三結義的忠誠友誼

 

 

武候祠的佔地廣大,有83.12

1961年為第一批由中國國務院公布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君臣合一加上祠堂與陵園合祀的廟宇非常獨特

昭烈廟與惠陵始建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

在南北朝時武候祠遷入,明初時合併並建三義廟

幾經朝代更替而一一毀壞

現存的建築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至今

 

 

 

大門進口處的牌匾即為昭烈廟的山門

這一天到達時斜照的陽光透過古樹的葉間

投射在紫紅的圍牆上,一下吸引住我的眼光

 

 

走道兩側各有一碑

右為唐碑,由當時宰相裴度撰文

書法名家柳公權的胞弟柳公綽所書寫

雕刻名匠魯建作品,因文章書法及石刻均出自名家

後世稱為「三絶碑」

 

 

左為明碑是明代所立

明代的碑文習慣以代表長壽的大龜背負

兩個碑文很容易可以分辨出年代不同

 

 

進第二道門左右又有兩廡

右為文臣廊左為武將廊

廊上石刻碑文均為文武官的文章刻文

 

 

如諸葛亮的出師表

岳飛的後出師表文字放大後刻於碑上

並陳在廊上對照呼應

 

 

昭烈廟的正殿在形制上

帝大於臣廟大於祠

因此昭烈廟的屋簷比後面的武候祠高挑

 

 

昭烈帝兩側列有蜀漢名將

有文官及武官共二十八座

及一些知名對聯,如趙藩的攻心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說明帶兵要帶心,背叛之心自然消除

政策過度寬嚴都不宜,這話值得做為治理地方的參考

 

 

武候祠有諸葛亮三代的像

祠前有對聯「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指前後出師表及三顧茅廬及隆中對的故事

 

 

「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臣,史筆猶褒陳庶子;

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岳將軍」

講諸葛亮三代忠臣及岳飛故事

前後出師表的感人血淚事蹟

 

 

孔明苑裡則許多歷代石刻及石像

抬頭看到山牆採荷蘭人傳入的出樑建造方式

將樑架在山牆上再以大釘在外面拴上

 

 

這方式普偏在明代及清初使用

如台南武廟也採這種定樑方式

一查文獻的記載現存的是在康熙十一年建

距今有三百四十年的歷史

 

惠陵的格局與一般帝王陵墓比起來小得多

但氣氛寧靜,美而莊嚴

從走進陵墓路上開始一路的翠竹及廻轉的紅牆

 

 

陵寢在廟後的饅頭形山丘

陽光照在坡道的圍牆上

在那氛圍下看得想掉眼淚

 

 

走出陵墓是神道

前有石相生文武各一及石馬石象等

左右相對並列

 

 

不知不覺已到遊客中心

在對應的月門裡看到出口人群讚動

那兒是錦里~我的下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