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北京市)

2016090117:51



天壇為明清兩朝留下規模最大的祭祀建築群
面積273萬平方公尺,約為故宮的4倍
座落在北京市的東城區地鐡5號天壇東門站下
 

(祈年殿)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始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帝王為主祭
向天帝祈求普降甘霖五穀豐收的地點
 


清代沿襲明制,乾隆年間擴建成今日格局
主要建築有最北的祈年殿、殿西側的壽宮
皇穹宇、圜丘,附屬建築有齋宮、神樂署、回音壁
 

(藍天裡唯有一片淡淡的雲)

天壇分內壇及外壇採天圓地方的概念
北方的圍牆為圓弧轉角,南方則為直角
內外壇間設有六門,主要建築在內壇
 


祈年殿在光緒15年(1889年)焚於雷火
重建成鎏金寳頂覆蓋藍色琉璃瓦的三重檐簷
殿內依天象排列以楠木大柱支撐厚重屋頂
 

(陽光太強了! ~殿內藻井及彩繪)

中央象徵四季的4龍柱、中圍12根柱代表12月份
外圍12根象徵一天12時辰合計28根代表天象星宿數目
華麗的樑柱彩繪及繁複的蟠龍藻井具藝術價值



東南角設具服台、神廚、宰牲亭北邊皇乾殿
皇乾殿為五開間的面寬,長廊廣塲置七星石
從祈年殿到前段建築的皇穹宇有360公尺長的丹陛橋相接
 
 

(成貞門+壽廳)

皇穹宇始建於嘉靖9年(1530年)乾隆17年重修為現貎
和祈年殿一樣舖以藍色琉璃瓦的屋頂是用來祭天的塲所
由八根金柱撐起的三層檐簷尖頂建築


(在東大門望壽廰)
 
皇穹宇與祈年殿間以圓弧狀排列193.2公尺長的隔牆
牆高3.72公尺、直徑61.5公尺牆面光滑
磚塊間緊密毫無縫隙為聞名遐邇的「回音壁」
 

(皇穹宇)

人站在皇穹宇內牆兩側以平常音量即可互相對話
真是神奇的經驗,不禁要讚嘆古人智慧
也是中國建築史上結合聲波學及幾何學原理的科學應用
 

(圜丘)

圜丘是帝王帶領文武百官舉行祭天大典的塲所
始建於嘉靖9年(1530年)乾隆14年重建
三層平台的祭壇以青斗石砌成的建築體
 

(天心石)

欄桿以雲形紋飾,桿下各有凸出螭頭石
為集中壇面雨水的排水口之用
三層祭壇漸次縮小壇面的面積



頂層正中央以圓形石板向外幾何排列的擴散
站在中央的天心石上可以腳頓擊可聽見反射回音
因等待一試的人多,我没找到機會一試
 


內壇及外壇形成回字同時兼具天圓地方佈置的格局
外壇以古柏環繞蔚然成林並設步道易於行走
參觀完內壇走到外壇的蔭下特別釋放。


 
 本來對拜天拜地的地方没興趣
要一起去潘家園舊貸市塲的朋友想先來這裡
若是我自己大概不會來吧! 首次來看之後很謝謝朋友
就是說那建築彩繪及藝術性比起故宮精緻又科學
值得到此一遊。






 


  •   兔也 於 2016-09-14 00:54 1F
  • 凱娣的每一張照片都很美
    在部落格裏面搭配著文章
    真賞心悅目
  • 版主於 2016-09-14 19:02 回覆
    謝謝免也喜歡。我比較愛古建築及文物只是看的除非有興趣,否則太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