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博紀念館遊記(大阪茨木)

2013051820:35



這一天去萬國博覽會紀念館

是日本在1970315~913

為期183天的展覽,結束之後留下原址成為紀念館

 

(吉祥物太陽塔)

 

因為在那次展覽比起過去主辨國設計的狹隘範圍

只在展示各國文物及展現各自進步情形

這次是很突破性在凸顯世界需要與大自然和諧及人類互助共存

 

(264公頃的紀念公園)

 

也是此後在萬博走向世界一家、宇宙共生的概念

紀念館地點在去兒子學校的途上

我們在茨木車站下天橋坐4號市公車去

20分鐘就到達「萬博紀念館」站下車

 

(過橋就是公園)

 

地點原來就是一個丘陵地,四週環繞著公路

一路上可以看到隆起高地花木扶疏

我們從圖中紅線側門進去過橋就是一大片楓林區
若在秋天來到一定別於此時的另種驚艷

 

(進口的森林)

 

陰涼的地上撒下細碎陽光

接著是水生植物區環繞著的是高大針葉林

還有一條寬闊的河水源源流入池內

 

(有四季可以欣賞的樹種,正是櫻花開時)

 

這麼高的丘陵地, 河水從何而來呢

也許在建公園時就是依它原來地形和資源規劃

可惜找不到相關資料證實假設

 

(全是數丈高的樹)

 

然後是個別區域之主題館

原來是當時各館址留下的遺跡

在撤離時留下一些設施

如美國館的夏威夷區

是依島上火山方位與形狀做造型等

 

(某些櫻花落,某些櫻花開)

 

那年的主題是「人類的進步和協調」

當時台灣展館由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

館前展示楊英風大型的「鳯儀來朝」

還有朱銘「太極」雕塑品都受到矚目

 

(垂枝櫻區)

 

可惜我們在現代美術館的廣大區域都没找到

當年由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所設計

即使在重縮小範圍成為現在的264公頃

事先没做好心理建設要走許多路一定會錯過許多地方

 

(洋水仙)

 

在這次的博覽會的展示裡

首次採用資訊通訊系統做為現塲管理

掌控會塲通訊的完整傳達與現況了解

後來被普及使用的新科技

如機塲裡電動步道加速旅客到機塲速度

 

(楓葉林,如果秋天來訪會是如何壯觀呢!)

 

鍋爐咖啡機的應用

使得咖啡電源及水量水温等

受到控制而保持咖啡品質一致

 

(粉紅櫻花和淺綠柳條, 藍天飄著淡淡的雲)

 

食物製作流程及服務動線設計

使食物供應維持一定速度及品質

KFC就是使用這套技術

 

(走到鐡腿的自然文化園)

 

在側門進口不久即看到的河流也讓我驚奇

1970年即展現階梯式洄流的生態河流

在台灣却近幾年環保意識抬頭才開始使用這種工法

 

(生態河流早在1970年就設計好的)

 

台灣高山陡峭每在颱風及大雨過

後將深山裡的巨石帶出形成堰塞湖造成洪水的危險 

於是專家將河床改為巨大攔沙霸

遠看像一層層階梯瀑布人造美景
其實是破壞高山生態元凶

 

(不知如此清流從何而來)

 

在台灣有些深山裡魚種(如櫻花鈎)很像鮭魚習性

隨著淡水河流出海適應過鹹水生活

到產卵季時會回到山裡產卵繁殖

却因爆布型階梯垂直陡峭
魚不容易上去會一直跳躍到死亡為止

 

(春天的顏色)

 

近年重視自然生態便將河床改變設計

為像萬博紀念館裡的河流方式

聽原住民朋友說現在高山生態已有明顯改善

有些瀕臨絶種魚類生物有增多現象

 

(這款櫻花像新娘子頭上飾的假花)

 

走了不少路累了却看見一座竹棚

貼紙條說可以泡腳十分鐘就去試了

那「千里之湯」可是採自1000公尺深的地下

 

(櫻花林下)

 

丘陵地外圍可以看到的大型吉祥物

就在正門口的太陽塔高達65公尺

正面是光芒四射有尖嘴的鳥面~黃金之面

肚子的位置是古代希臘的太陽圖騰~太陽之臉

 

(把黑暗抛在背後)

 

兩翅攤開像聰明又頑皮孩子

繞到背後是黑色太陽寓意世界的過去、現在、未來

萬博紀念館以櫻花品種多及面積廣大出名

雖然有些櫻花己經謝了其他的櫻花仍在持續開放
走到腳酸才幾乎走一半,請看萬博紀念館記遊

 

(像鈴蘭花設計的鐘塔, 定時會響起)